close

幾周前某一個週六被指派參加公司的一個認知營。在這樣的場合中當然不免俗的邀請專業講師來談談『領導與統御』,內容大概就是對下屬要有同理心,適時的給予肯定與支持那些的陳腔濫調,那些理論不是我這篇的重點,我就不多談。我覺得整場讓我震撼的是一個互動的小活動。

互動方式就是指派一個人上台,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主講人的指令動作,結束後我們再給予整個動作評語與建議。活動一開始,主持人在短時間內迅速給了 5 個動作指令。我們也趕快記下那 5 個指令,然後看著台上人員的動作。時間一到,大家開始輪流講評。

A:他在時間內指完成了 3 個指令,有 2 個指令沒完成。
B:他的第一個動作有小瑕疵,沒確實完成。
C:他 #$#@%@#$
D:$%$#%#$

大家都很用心的比較給予指令與完成動作的差異。正當我們很得意的給予指導,並將他沒完成的部份全部說完後,此時主講人說了一句話:『基本上你們大家說得都沒錯,他的確有以上的部份沒完成。但是怎麼沒有人提到他完成的部份,而都是說他沒完成的部份?』聽到這句話時,我自己心中很震驚也很羞愧。『適時的給予肯定與支持』這種我們認為最簡單基本,熟到不能再熟的陳腔濫調,在這次的測驗裡,我們表現出來的結果卻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在課堂的討論與實習中,我們都可以確實表現出『給予肯定與鼓勵』。但是換一個情境,在無預警的情況下,我們的表現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網路上流傳著一個小故事,當一個小朋友考 95 分,拿考券回家給媽媽看
美國媽媽:你好棒喔,居然能考到 95 分。
中國媽媽:你這個笨蛋,居然只考了 95 分。

當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我是會心一笑,但也告訴我自己,長輩的觀念無法改變,所以只能從自己開始改變,將來當我小孩子拿考券給我時,我要鼓勵他,稱讚他,要出美國媽媽的表現。但是這次的失敗表現,我只能說我自己做的努力還不夠。

以前的成語是說『知難行易』,但是到了現在資訊發達的網路時代,我覺得應該要改成『知易行難』,因為大家都知道了太多知識,但是真正到的,卻少的可憐。

 

後記:N 年前我修習教育學程時,課堂上也有類似的活動。在課堂上演練時,大家都知道要從獎勵開始做起,再來給予指導。N 年後的今天,理論一樣熟記,但是在執行上卻是表現出內心最自然的一面 - 從批評做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ke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