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jpg

去圖書館看到這一本書,書名很有趣就叫做『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這書名看起來就跟仿間的醫藥暢銷書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這本書獲得日本農業環境技術研究所『2008年度科學記者獎』,從這可以看出書的可信度會比那些『吃什麼才健康的書』來的高很多很多。天生反骨,反暢銷書的我當然不能錯過一讀。

作者-松永和紀 曾經擔任日本的記者,後來轉為特約作家。書中主要探討日本報章雜誌及節目中提出的醫藥新知的錯誤及其謬論。雖是以日本為主體,探討日本醫藥健康報導的問題,但是台灣也有很多看似健康新知,但根本是錯誤謬論的情況發生。

現在網路發達,每天都可以收到很多的健康訊息,例如要吃什麼才健康,吃什麼會毒害身體。但是大家有真正去瞭解或探討其根本原因,或只是人云亦云?

文章不要寫太長,不然大家會懶得看...我只點出書中的兩個例子,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把這本書翻來看看,我相信會比你看那些『吃什麼才健康』的書會來的有用許多。

 

案例一:洋蔥可以有效改善『糖尿

1995 年學術論文提到將從洋蔥抽離出來的『S-甲基半胱氨酸硫氧化物』連續餵食老鼠 45 天,可以有效使血糖降低。論文中提到要達到此效果的必要條件是食用的劑量要達到一定的量才有效果。從研究結果來看,洋蔥的確有降低血糖的功效,所以很多人就說洋蔥是好的食物,鼓勵大家多吃洋蔥。電視上的烹飪老師也說『我們加點洋蔥,一來洋蔥可以提味,二來多吃洋蔥可以降血壓,降血糖有益健康』。

但是你知道研究中所使用的劑量嗎?若以人體重量來換算,體重 50 公斤的人每天需要吃50公斤的洋蔥才可以達到相同的實驗劑量效果。看到每天吃50公斤你有何想法?或許你會說,吃多吃少沒關係,有吃就有幫助啊。那很抱歉,人家研究中寫明『要達到此效果的必要條件是食用的劑量要達到一定的量』,所以沒達到劑量根本不會有效果。

很多報導或書籍上的健康新知都只是斷章取義,而沒提到劑量或是適用對象,而大家不管適不適用,卻都把他當圭臬來奉行。


案例二:健康食品多吃無害?

B 胡蘿蔔素有抗氧化作用,現在很多飲料或食物中都標榜有添加 B 胡蘿蔔素,表示吃了他會很健康。但是芬蘭針對 30000 名吸煙者調查,每天服用 20毫克胡蘿蔔素,其罹患肺癌比率是未服用者的 1.18倍(此研究結果刊登於 1994 年 4 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1992 年美國針對 18000 名與吸煙者共事並吸入石棉纖維機率較高的人作服用胡蘿蔔素實驗,他們將實驗對象分為每天服用 30 毫克與不服用的人要作 6 年的長期調查。但是研究中發現服用者患肺癌比例高達 28%
,因此實驗被迫中止。(此研究結果刊登於 1996年 5 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所以健康食物不是有吃有保佑,吃下錯誤的健康食物可能比不吃還糟糕。


書中還提到在日本引發軒然大波的基因改良大豆有害人體的研究結果居然是一場沒根據的烏龍研究。及日本電視節目引發的中毒事件甚至造假的健康新知等等...反正很多案例都很值得大家認真思考我們所知道的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

 

最後作者提出 10 點很有參考性的思考建議

1.堅持懷疑主義,多方蒐集資料,自行判斷真偽
2.惕除所有類似『吃 OO就會...』的簡略報導
3.對具『危險性』,『有效』之類的極端報導文字提高警覺
4.思考報導本身是否有『既得利益者』
5.以冷靜的態度面對個人經驗談與情緒性訴求
6.留意公佈訊息的『場合』。學術論文可信度永遠最高
7.留意報導中的『劑量』,亦即單位與數字
8.思考報導中是否可能因『條件』而異,因『人』而異的可能
9.抱持與其他狀況比較的眼光
10.對所有新資訊抱持開放思考的角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ke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