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底升格當了爸~

跟著老婆看了一些育兒的理論書籍。育兒理論中的兩大主流門派就是 百歲醫生 跟 親密育兒 這兩大門派。網路上很多人也有分享他們親身的實踐經驗,有人順利成功而大聲歌頌,也有人棄械投降而轉向另一陣營的懷抱。

表面上看起來這兩大理論的根本是背道而馳的。但是個人覺得,這兩大理論所講得需求層次是不相同的,實踐上並沒有互相牴觸,甚至可以搭配使用。兩者沒有誰對誰錯的分別,只有怎麼應用的問題。

個人覺得親密育兒的實踐適合 0-3 個月以及小孩本身生理與心理需求較強烈者。簡單的說,親密育兒是滿足寶寶基本的生理(食物)及心理(撒嬌跟安全感)需求。而百歲醫生則是在滿足小孩的基本生理與心理需求後,進而訓練他們規律的生活。

每個小孩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所以生理與心理的需求都不一樣。有的一餐要吃50,有的可以吃到 100,有的極需要親人的撫慰,有的則是個性獨立。因此每個人適用的教養方式都不一樣。想一想,在小孩生理與心理需求都不滿足時,你如何能夠訓練寶寶獨立睡眠與規律生活。在他極度不安全感的情況下訓練他一個人獨自睡覺,那只會讓他更沒安全感。而這種情況下,你更別期待小孩會有規律的生活與優質的睡眠。因此要實行百歲醫生的教養理念前,必須要能滿足小孩的基本身心需求。而這也就是親密育兒的訴求重點。

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先採用親密育兒的教養方式,先滿足小孩的基本身心需求。在滿足他的身心需求後,才再進一步的使用百歲醫生的育兒理念,訓練他規律與獨立的生活。

小孩子在 0-3 個月的腸胃發展還不健全,因此小孩也常有不明原因的腸絞痛,衛教也說過了 3 個月後這不明原因的腸絞痛就會自然痊癒。在 3 個月以前,腸胃發展階段,最好是隨時滿足小孩吃的需求,對小孩是個比較好的方式。在小孩腸胃還沒完全發展之前就刻意的限制其規律飲食,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殘忍的事。

以我家小多多的經驗來說,出生以來,我們一直是他肚子餓就隨時給他吃(真的不忍心看他哭)。但是滿月過後,他就自然形成 4 小時吃一次的規律飲食。我們也沒特別限制,但是他就自動轉而規律的飲食習慣。當然這段時間可能長,可能短,真的是要看每個小孩自己的個體發展狀況。

百歲醫生的育兒理論是育兒的最終結果。但是前提是小孩子必須先有滿足的身心靈,你才有辦法去訓練他。如果今天你的小還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小孩,那恭喜你,你可以提早享受到輕鬆規律的育兒經驗。如果今天你的小孩是一個需要較多的關懷與安全感的小孩,那就請你先滿足他心理與生理的基本需求。滿足其基本需求後,記得參考百歲醫生的育兒原則,進而訓練他獨立與規律的生活。

百歲醫生的育兒理論極致化的結果就是 - 軍事化的管理。而親密育兒理論極致化的結果就是 - 過份溺愛。兩者之間怎麼取捨而取得平衡,就看各位爸媽的智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ke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