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來討論一下微波爐的安全性問題。網路上有很多微波爐安全性的相關討論,不是說用微波加熱過後的水會使植物枯萎或是讓綠豆無法發芽。不然就是微波過後的食物會含有輻射,用微波爐等於慢性中毒,短時間看不出異狀,但長時間使用就會讓你的身體起變化。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這些說法對於有基本電學知識的人來說,都會覺得荒謬。聽大家說不如聽專家說,我們先來看看專家怎麼說。以下是 聯合報 舉辦的一場演講
引用網址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25273
秋季展望演講/太怕電磁波 沒必要!
|
|||
2009/12/06 | |||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很多人恐懼電磁波,但不知道電磁波是什麼;不少人抗議,希望將住家附近手機基地台遷走,自己平常用手機卻老神在在。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員林基興長期推廣電磁波的科學知識,他引用美國物理學會對於民眾恐懼電磁波的聲明:社會資源用在消除「沒有科學證據的威脅」,令人遺憾。 由國科會主辦,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承辦,聯合報、公共電視、科學人雜誌、NEWS98協辦的2009秋季展望系列演講,第七場邀請主講「關心你我的健康-『害怕電磁波』的虛與實」。 擔心住家附近基地台、高壓電線產生的電磁波嗎?林基興說,地球就是一個大磁場、一直衝擊你我的宇宙射線,都是和你我和平共處的電磁波(場),「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的世界就是這麼回事」。 電磁波在專業上的術語應稱為「電磁場」,分為電場和磁場。我們每天一定會接觸到的「光線」就是相當強的電磁波。林基興表示,電磁波的強度和頻率成正比,可 見光的頻率約每秒百兆(10的14次方)赫茲,比手機、電視、輸電高壓電線等都高,但大家通常不害怕每天接觸的光線會對我們造成傷害。 人體自發的 強過高壓電 「甚至人體本身就是個『發電機』」,林基興說,人體神經和肌肉活動會自然產生電流,醫院常用的心電圖和腦波圖就是這種人體電流的紀錄。粗略來說,高壓電線 產生的電磁場對我們的影響是1,人體自身產生的電磁場強度則約1000;而太陽風(從太陽來的離子流)影響地球磁場變化的數值約是7。 國外曾經盛行「電磁波恐會導致兒童白血病」的說法,引起許多學者關注,投入不少人力、經費進行相關研究,國際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駁斥的研究報告 文前,下了重筆:…很悲哀的是,將數億美元花在這些無法避免兒童癌症悲劇的研究上,許多不確定和矛盾的研究,只製造出憂慮和恐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認為,「該是停止浪費資源的時候了,應該把這些時間、精力放在研究白血病細胞繁殖的真正生物學上。」 國際著名科技組織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將極低頻電磁波的安全建議值訂在9040毫高斯,「這樣根本就像沒訂一樣,因為日常周遭可說沒這般高的電 磁波」,林基興說,高壓電線的電磁波傳到人,大約只剩1毫高斯,居家洗衣機、電視機約有5到10毫高斯(依距離而異)。美國和加拿大根本不管制高壓電和變 電所、家電的極低頻電磁波,因為這些電磁波比地球環境、人自身產生的少,不足以傷人,根本不需要去傷腦筋。 而手機產生電磁波的風險,比不上邊開車邊打手機分心的風險。法國在2001年的國家衛生報告中指出,使用手機的唯一風險,就是駕駛使用手機導致的車禍傷 亡。另外,不少人對微波爐的恐懼也讓林基興感到不解:許多人害怕微波爐的電磁波,開了之後就立刻衝到其他房間去;有些人不敢從微波爐門上的視窗看裡面正在 加熱的食物,怕因此得白內障,林基興認為這都是不必要的恐懼。 如果透過視窗看微波爐內部的情形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為什麼它要設計成這樣?」林基興提出了這個既簡單又令人好奇的問題。1946年,美國工程師發現了微波的熱效應,可以透過微波震盪水分子而加熱;所以後來選擇了2.45GHz這個波段的頻率作為微波加熱用,因為太高頻會不容易穿透物質,可能會讓東西煮不 熟;太低頻又怕東西吸收不夠煮不好,加上要避免微波爐頻率干擾到通訊用的頻率。 微波爐金屬網 微波關牢牢 微波爐前面的門設計成半透明,有金屬網窗,目的就是讓使用者可以觀察微波爐內食物加熱的狀況;微波爐門上的金屬網尺寸遠小於微波波長12公分,效果就如堅 實的金屬壁一樣,會將電磁波反射回爐內,不用擔心微波會由視窗跑出來傷害眼睛(白內障等);而吃下微波食物(只是加熱)也不會腐蝕腸胃,因為微波不會殘留。 林基興再三強調要對電磁波有正確的認知:電磁波無所不在,但只要在國際安全規範內使用,民眾大可以放心,至於像是「電磁過敏」(電磁波導致身心不適)等傳聞,「都沒有科學根據,安啦!」 |
看完專家的說法,接下來我再來針對網路上常見的幾種微波爐有害的說法提出我的看法。
Q1:用微波爐加熱食物,食物會殘留微波,吃了有害:
個人見解:首先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微波爐的基本原理。微波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波震盪水分子,造成食物中水分子的急速運動震盪產生熱能來加熱。簡單的說就是電能轉換成動能(水分子)再轉換成熱能(加熱的能量來源),一種基本的能量轉換而已。而上面專家也說了,吃下微波食物(只是加熱)也不會腐蝕腸胃,因為微波不會殘留。
Q2:網路上流傳著用微波水澆花會使植物枯萎甚至綠豆無法發芽的說法(還圖文並茂喔)。
個人見解:我看了這篇,直覺就覺得很荒謬,所以我也做了綠豆發芽的實驗。
精選綠豆30顆
分成 3 組,A B 為對照組
將自來水用微波加熱到 45 度再降溫加入
第一天的綠豆
3天後的綠豆狀況
加自來水的綠豆狀況
加過濾水的綠豆狀況
加入微波水的綠豆狀況
可以明顯的看出加微波水的綠豆都有正常發芽。絕無不能發芽的狀況。
後來我上網 Google 了一下,發現之前就有網友針對這問題作實驗,所以我就沒繼續紀錄。詳細的實驗過程可以參考其他網友的 Blog
http://www.stockh.com.tw/viewthread.php?tid=12309
http://mocear.pixnet.net/blog/post/26849837
http://photo.xuite.net/billy28ab/3462005
Q3:你也無法證明微波爐是安全的,現在沒事不代表以後不會出事。
個人見解:我不敢說微波爐是安全的,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微波爐有害的傳言都是未經證實認可的謠言。至於長久下來使用微波爐的安全性問題,我們倒是可以用另外一種思考方式來思考驗證。在實驗時,若無法拉長時間來等待驗證結果,那我們就以增加發生頻率的方式來模擬長時間後的發生狀況。簡單的說就是假設你一天開關門 5 次,要知道這門鎖能否耐用 10 年,一種就是你等待 10 年後再來驗證這門鎖的狀況。另一種方式是你可以每天開關門1825次,這樣 10 天後你就能知道這門鎖能否經得起你10年的摧殘。
日本是微波爐的發明國(美國人發現微波可以加熱,但是家用微波爐是日本發明的)。市面上常見的微波爐速食料理書,有很大一部份都是翻譯自日本。日本『電視冠軍』節目也曾推出速食料理王,裡面的料理高手絕大多數都是靠微波爐來達到 3分鐘上菜的效果。由以上幾點可以知道在日本家庭主婦依賴微波爐的程度遠高於我們。我家的第一台微波爐是 15 年前買的,所以微波爐的推出與使用已經超過 15 年以上。以日本做菜料理都使用微波爐的狀況來看,假設他的使用量是我們的 3 倍(台灣通常是拿來解凍跟加熱食物居多),若以我們的使用量來換算,那等於日本人已經使用了 45 年之久。日本人的龜毛是出了名的,但這些年來也不見日本有啥關於微波爐的不良報告或是禁用的消息。若你還不放心,可以自己查一下日本厚生省的癌症死亡報告(我不懂日文,所以這部份我就沒去查資料),看看他們是否有因大量使用微波爐而導致某一種癌症的罹患率大增。
Q4:使用微波爐時的電磁波會影響人體健康
個人見解:使用微波爐的確會產生電磁波,更嚴謹的來說,使用電就會產生電磁波(場)。根據物理學的法拉第定律跟右手定則,所有電流的動都會產生一個電磁場(波)。那操作微波爐運作中所產生的電磁波很危險嗎?答案是一點也不危險。還記得幾天前的新聞『利用錫箔紙行竊 防盜器破功』嗎?其實竊嫌利用的就是金屬的屏蔽效應,來躲過防盜偵測器的電磁場的感應。屏蔽效應再該篇報導中也有詳細說明,我們也不多說。
瞭解了屏蔽效應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微波爐的構造,你會發現微波爐外殼整個都是整個金屬外殼,那金屬外殼不就是最好的屏蔽效應物嗎,那幹嘛還擔心操作時的電池波(場)問題。
其實之前就有專家測試過,刮鬍刀跟吹風機使用時因為都是跟人體近距離使用,所以電磁波的影響居所有家電之首。如果你每天在用的吹風機跟刮鬍刀都不擔心,那外殼有完整屏蔽效應的微波爐就更不用擔心了。
Q5:病人若輸入使用微波解凍的輸血袋病人會死亡。
我的見解:我覺得提出這點的人很可笑,就像有人洗完貓用微波爐去吹乾貓毛,再說微波爐很危險一樣。
我的立場不是主張微波爐是絕對安全,只是若他不安全,你得告訴我為什麼不安全,而不是一句他『可能不安全』這句不負責任的話。至少目前就我所知,大家質疑微波爐安全性的幾個問題都不成立,所以才會寫那麼落落的一大篇文章來解釋並讓大家瞭解。照顧身體健康很重要,但不是盲目的聽從一些不正確的健康觀念,那只會引導你走入不正確的方向並浪費你的時間。
PS:為什麼說『可能不安全』是一句不負責任的話。記得文章的演講者林基興也有提出一個邏輯問題來說明。就以『台北車站前可能會出現老虎』這句話來看,若出現老虎,本句話成立,但是若沒出現老虎,你也不能說他錯。所以不管最後台北車站有沒有出現老虎,你都不能說『台北車站前可能會出現老虎』這句話是錯的。所以我才會說『可能不安全』這句話是不負責任的一句話,因為不管結果如何你都不能說他說錯,也不用負任何責任。